职业素养课业总结

时间:2025-02-11 10:11:08
职业素养课业总结(通用7篇)

职业素养课业总结(通用7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素养课业总结(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职业素养课业总结 篇1

职业素养课程是我本学期第一次接触,之前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但发现还是有所不同,然后加入了职业素养团队,进行该课程的学习。对刚毕业的我来说是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但对于一名团队的新人,唯有听课才能提高。

本学期主要听了努尔比亚·玉素甫老师和黄春梅老师的课程,主要讲了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课程,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两位老师在上这门课过程中有几个技巧一是问规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再次回到项目中去,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在以后的项目中学生就会认真的听规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提问题,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课程的生活中的实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三是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做项目的时候的真实感受;四是做总结,根据学生的发言以及项目训练的目的做总结,结合学生活动时的一些典型行为,对学生进行鼓励。这几个方面对我的触动很大,平时给学生上课都是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门课是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积极性很高。

对于这门课我感觉课堂上的讲授只是一个部分,应该让这门课跳出课程层面,在学校举行一些比赛活动,结合职业素养课程让课堂内的活动延伸到生活常态中,与班级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不断强化,从而固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这项课程应该关注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职业素养课程数据库对上课过程中各个老师出现的问题以及优缺点进行汇总然后存放到数据库,让其他教师进行借鉴和改进。最重要的。一点是,职业素养课程是以团队为单位讲授的,对每个团队第一次上课情况作为原始数据,放入数据库,然后以两周为一周期进行对比,从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对比,到一个项目完成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对比总结,这样有利于掌握各个团队的特点也有利于进行课程的优化。

通过这学期听课情况以及和团队教师的交流中可以得知这门课的艰辛,我知道主讲教师的授课经验要非常丰富,善于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

出现的问题,能够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点评时说出贴切的语言,但是我时刻准备着,准备着去迎接挑战。

  职业素养课业总结 篇2

读书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学生处或者系里举办的一些课程接触到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东西,只是,那时候的概念仅仅就是泛泛而论,触及的只是皮毛,隐隐约约的知道,人总要走向社会,要有一份工作来谋生,然后贡献于社会,至于究竟该怎么做,却是一片茫然。在听完丁聪老师的讲课之后,心中豁然开朗,虽不能说茅塞顿开,却似在一片混沌中透出一丝光亮来,所谓拨云见日,大抵如此吧。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一步步的积累沉淀,而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作为一名职场人士,职业化的素质以及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说一节培训课就能一下子灌输成一个标准化的职业人,就像俗语所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丁老师的课给了大家一个点拨,领悟要靠自身。其实个人以为,有时候我们可能不曾那么系统的详细的做过这种理论上的分析,只是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在身体力行,实践着职业化的理念,却不曾一点一滴的用心去归纳总结罢了。

我们总要与人相处,领导,同事,朋友,亲人,各种各样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各样的人角色纷纭,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也不同,有时候我们自身的缺点活性格的缺陷都会让自己陷入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中,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祖宗们留下来的教训格言比比皆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常见的莫过于“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见,从古至今,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源远流长。或许先贤以及后师们的教诲不能一一记下,可是做人的道理总是要领会到那么一些的。只是觉得,人无完人,一个人要是真正做到像丁老师所讲的那样完美恐怕不能,古往今来,历史上的哲人圣贤们怕也是有些缺陷的,只是一个人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弥补的,所谓瑕不揜瑜。当然,缺点总是要改正的,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在不断的改正自己的缺点,也许一辈子也改不完。如果遇到一个完美无缺没有缺点的人,我想我大概会怀疑,要么是圣人,抑或伪君子。圣人少有,而伪君子常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夫子乃圣人,圣人的理论说来易,做起难。由人及己,反思,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许这样沟通起来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可是在今天日益膨胀的野心利益的驱动下,在纷乱嘈杂的纽带关系的纠结下,且不说三省吾身,即便省了,又有几个人能过而能改呢?罪过,这番言语实在是忤逆了老师教导的本意,只是心直口快,言由心生,一时逞口舌之快罢了。

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又如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些小小的缺点也未尝不可,过犹不及,倘若为人处世的过于潇洒干练便易给人圆滑世故之感,画虎不成反类犬,笨笨的聪明人,就好。或许,吃亏是福。

《易经》上说,君子以虚度人。又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谦逊是一种美德。倘若你我能以君子之道来要求自己,大概温总理的和谐社会的理论指日可待也!做事如做人,中国人的千百年的儒家教育便是劝人向上的道理,个人以为,丁老师该推荐大家再重读《论语》的,认认真真的看一遍,通透了,做人与工作的道理其中许多多有裨益。挫折,困境,打击,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不顺利,好的心态是一个平衡塔,心里怯了人也就倒了,只要有心积极向上,胜不骄败不馁便没有过不去的坎。时事不同,处境也未尽相同,祖宗还有句话,“嚼得菜根,百事可做”,适应环境,乐观向上,学会自我心理平衡,能享乐也要能吃苦。俗语说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就是这个道理。《论语》里夫子夸奖颜渊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身处逆境,也许我们做不到像圣贤们那样乐在其中,但少一些抱怨总是好的。

有个小故事,一个小姑娘生病住院,心情十分忧郁。她走到窗边打开了一扇窗子,窗外一只小猫死了,一个哭泣的人正在掩埋它。小姑娘见了,就更加伤心,止不住地落下泪来。这时,一个老大爷走过来,拉住小姑娘的手,慈祥地对她说:“孩子,到这边来!”老大爷推开了另一扇窗,窗外一片生机盎然,娇艳的玫瑰花正在盛开着,香气怡人,美不胜收。同样的一间屋子,从不同的窗子望出去,世界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我们有时候,沉浸 ……此处隐藏6786个字……方法科学和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否则这种爱就会盲目和没有方向。

教师爱岗敬业要体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上,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上。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培养学生形成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3)态度上认真负责。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除“认真”二字,别无选择。

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决不敷衍了事,在行动上,科学规范、遵规守纪、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

爱岗敬业,一般分为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等不同状态。乐业是建立在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积极态度、浓厚兴趣和深深热爱的情感基础上的。乐业的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由衷的喜爱,不计较待遇多少、地位高低,工作再苦再累是享受。他们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兴奋,这属于情感型的爱岗者。敬业是教师师对其职业的理智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积极态度。敬业型的教师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意义以及个人发展意义的认识,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认真、一丝不苟、作风严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这属于理智型的爱岗者。勤业体现了教师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和履职程度,勤业的教师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属于态度型的爱岗者。

精业有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并不断钻研。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属于创造型爱岗者。

教师爱岗敬业的几种水平:

师德的楷模水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师德的极高境界,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书育人事业,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以桃李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锐意改革,成绩卓越,是他们师德境界的真实写照。有这样师德的教师人数虽不多,但在教师群体中影响较大、号召力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师德的优秀水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

师德的基本水平。认认真真、勤勤恳恳。

总之,爱岗敬业体现着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要求和教育学生努力的基础。

2、教师的博爱(师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因此上说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

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爱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过程,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过程,有些人把它定义为一种情理相融的心理过程,一种严慈相济的心理特征。教师爱生是人类心灵一种完美与理想的象征。

情感是师爱的前提。从早到晚教师与学生同活动,上课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不时的沟通交流。教师为学生能自己的要求完成任务而感到喜悦。这些天然的、纯真的情感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

理性是师爱的方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师只有“爱的情”和“奉献”还远远不够,师爱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是师爱实现共同教育功能的保证。即情理相融,严慈相济。

师爱是双向交流,动情效应。爱生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动情效应会产生良好的结果。首先,学生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就是所谓的亲其师;随之而来的就是“信其道”教师的教育影响很容易被学生同化,教师的要求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爱心的双向交流更重要的效应还存在于它能使教师人格的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使人变得伟大、完美。

奉献之心、不忘使命。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报酬,只讲学生,不求回报的充满奉献的爱。

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爱最终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也就是:爱心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最终还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出人才。

3、教师的公正。

教师的公正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很多,比如:教师自身的投入和教师的收入之间的关系、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就必须使用公正这条基本的伦理原则。

教师公正问题关系很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调和配合,在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对人对己的公正显得十分重要。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待家长,做到尊重、理解、真诚地相互合作,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外在教育环境。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就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教育职能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公正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公正的重点。在一个群体中,总有优中差,假如教师不能做到公正、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就往往会造成教育教学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公正决定着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对教师公正的期望值相当高。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

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级体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不公正会使学生怀疑公正的合理性,而公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长期以往,教师的不公正必将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受到影响。教师的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公正,可为实现社会公正做贡献。教师公正的内容:

1、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自重。

2、教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

3、教师对家长的公正。要平等对待学生、爱护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因材施教。

4、教师仁慈。

《职业素养课业总结(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