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书中的第一篇文章选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匆匆》讲的是告诉人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文章用自问自答形写的,开头举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对比手法更加使我们感到时间的珍贵。可是往后读却知道了朱自清告诉我们的另一个真理——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现在不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又何必等到将来后悔呢?兴许是因为时间的珍贵,才把《匆匆》放在第一篇。
书中的《论自己》、《论青年》、《论吃饭》、《论百读不厌》、《论无话可说》……这几篇文章主讲事物似无形又有形,而且“吃饭”、“无话可说”、“百读不厌”、“自己”、都是非常平常的事物,也从侧面烘托朱自清善于观察的品质,也表现了朱自清对文学的热爱。我们小学生正需要这种精神,要从平常的事物中有自己独特见解。
读完朱自清的散文选,心中获得了一丝明悟,也许它带给我们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比物质上更要珍贵的财富——真理!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2炎热烦躁的夏日,是朱自清的文字给予我一份清凉、一份宁静。我尤其喜欢朱自清的散文,不同的文章有着不一样的味道。朴素清隽、清丽淡雅的风格,正如他的名字——“清”。
桨声荡柔波,灯影弄清梦
正是夕阳已去,皎月方来之时,走过《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我似乎触到了河水的微凉。那里有雅丽的船、碧阴阴的水、朦胧的雾、悠然的歌声,还有浑浊的光与清艳的月色融为一体,秦淮河便宛如仙境一般了。
《荷塘月色》也不亚于秦淮河的夜景。放眼望去,曲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婀娜的荷花和流水般泻下的月光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油墨画。在如此幽美的夜景下,作者独自一人在清华园的荷塘漫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话就流露了内心的孤独之感。“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揭示了思乡之情。
所有的美景佳物在朱自清的笔下都是一幅画,就连悦耳动听的《歌声》也仿佛是那霏霏的毛雨、涓涓的东风、浓郁的花香、草丛的气息、泥土的滋味,它们都在那暮春的早晨里绽放了。
威尼斯、佛罗伦司、罗马、滂卑古城、瑞士、荷兰、柏林、德瑞司登、莱茵河、巴黎在朱自清的笔下也显示出了轮廓,却也使我神往了。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我也十分佩服朱自清那颗细腻的心,他总能紧紧地抓住瞬间的念头,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匆匆的岁月里却有清静的思考
初读朱自清,是小学语文课本上那篇背得滚瓜烂熟的《匆匆》。朱自清的比喻说的也太恰当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点着日子,算着时间,却发现荏苒间,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已从我手中溜走。有时,我并不想做这道数学题,但我害怕时光飞逝会消蚀我的青春,于是又会为过去的日子而掩面叹息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但有时却不懂得如何珍惜,列出的计划都往往没有耐心坚持下去,因此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愿。暑假快结束了,也马上要上高中了,新的学期里时间会更为紧迫,因此我一定要增强自制力,培养恒心和耐心,加快步伐,跑在时间的前头,做时间的主人。
朱自清总是能够将生活中或者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加以自己独特的思考,并在清净的思考中悟出一个又一个哲理。
从《正义》中,我似乎能听到他的愤怒,“人间的正义究竟是在哪里呢?埋藏在我们心里!”我想,在作者那个年代,正义大概是很罕见的吧!作者说“他不曾见过正义的面,只见过它的弯曲的影儿”,因为有的人会将正义这个漂亮的名字作为幌子闪烁一番,甚至还有人用它来行恶,不过幸而还有一点真正的正义在背后保留着,但这种力量比较是单弱的。这也让我明白了,正义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一大堆巧语,真正的正义是必须要有行动才行的。
那是一种爱憎分明的清晰立场
吴晗曾经这样评价过朱自清:“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可饿死,也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的确,朱自清的散文中不时流露出这种“清”——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认清各种事物,有着清晰的立场。
读了《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后,我似乎能感受到电车上作者强烈的心跳。可怜的小西洋人啊,小小年纪就懂得区分“贵贱”,他失去了作为一个孩子原有的童真,那颗赤子之心早就沾染了传统的污秽。这让作者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和迫切的国家之念。但作者并没有只是一味地批判,他还找出了问题——白种人之所以为白种人的原因,那就是小西洋人的独断独行,一针见血,这难道不是强者适者的表现吗?
朱自清在憎的同时,也会提起笔,用心地描绘这个世界上的善良的人。《刘云波女医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自清高度赞扬了她那“把病人当作爱人的热情和责任感”。像她这样的医生,谁不会对她肃然起敬呢?不过最后作者也感慨道,“她这样对于不论什么病人都亲切,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罢!”
朱自清先生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文字,他的思考,还有他的精神品质仍然为后人所传诵。他的文字是神奇的,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个读者的心灵,这种光芒是清晰的,而且永不磨灭。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3我的书柜里有着许多书,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那本《朱自清散文集》;而在这么多篇散文中,我最喜欢的却是那文章中有着浓浓的爱的《背影》。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朱自清的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的动作,让我潸潸泪下,短短一句话,却能写出最真实的情感!
《背影》讲述了一个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故事。它让我认识到了伟大的父爱。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关于父母的爱的诗千句万句,可关于父爱的诗往往总会少很多。从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童谣传遍世界,而却没有关于爸爸好的童谣。我常常想,生我的是妈妈,照顾我的也是妈妈,我应该感谢的是妈妈,而爸爸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摆设罢了,根本不值一提。
上了小学,“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常常会成为我们的作文题目,我却十分反感,父爱是什么?生我们的不是夫亲,更别说照顾了,有时连半夜十二点也找不到他的人影,还谈什么父爱?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重新认识了父亲,我重新改变了对父爱的想法……
星期五,与平常一样,我在午托班等着父亲的的电话,“丁零零”手机声响 ……此处隐藏5131个字……朱自清散文集》中有些学生时代理解不了的文章,经过生活历练如今也能产生共鸣。
朱自清一生生活在一个极度压抑的年代,想说的话不能说,想做的事不能做,心中的郁闷只能找一无人的地方去排解,以求得一时的宽慰,因此,他的散文处处透着那一丝淡淡的哀愁,带着一层浅浅的“灰”调,就像胧着轻纱的梦。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飘逸之处,惹人爱的地方。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0合上书,不知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忧?喜的是朱自清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而忧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使爱国,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次了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没有华美的词藻,文章却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浅,而更难得的是朱自清这强烈的爱国心。
《自种人——上帝的骄子》等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小小人的!其中,明显地也可感到朱自清对国家的尊重,一个对中国人侮蔑的人是可耻的,是“没有种的”,朱自清用笔用心同一切坏人进行着斗争,对于一切不人道的行为进行斥责。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朱自清无论是文章还是他的人格,都令我所佩服,特别是他对史可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气节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豪气是他不可少的一部分。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经过一番反思,我终于得知自己的心情是喜的,喜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这么多可贵的精神食粮,喜他用笔揭开了这么多丑陋的东西,让人觉醒。
就是这些可喜的地方。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1自从读过朱自清爷爷的《背影》以后,我便喜欢上了这样富含真情的文字,有时简练,有时细腻,无不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如《背影》《冬天》等文章,写父亲的动作只用寥寥数笔,却刻画出父亲对儿女无言的爱。而《匆匆》《绿》等文章,却又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环境的优美清丽。
尤其是《白马湖的回忆》一文,描写的景物和环境真是美妙极了。你听:“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
每每看到这样的语言,我就禁不住要大声地朗读起来,仿佛自己就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成了那个身穿长衫,于湖边背手而立的学者,那种感觉真让人全身心的愉悦与向往啊!
在这些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受到朱自清爷爷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家国的赤子之心。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数看似相同的清晨和黄昏,总是那样轻易的流逝了,我们如何不趁着青春年少,去努力,去留下一些美好的痕迹呢?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眼眶中不觉有些湿润,感慨良多。时间它去哪儿了?真的是他自己逃走的吗?亦或有人偷走了他们。我想,这些都不过是表面上的言辞罢了。是我们自己让他从指缝中如沙子般消散;是我们自己将“寸光阴”卖给了无情的过去。春光明媚,暖阳高照。选一本书在微风中赏读,伴随着清新芬芳的茶香。在这软细绵柔的光阴中剖析人间的真善美,解读美好的事情,倒也觉得万分充实了。此刻,时间虽从书本中散过,却留下了一地的财富。皎阳挂空,微风醉人。你却用着红黑凌人的纸牌消磨着大好时光!你却用自以为激情万丈的电子产品来祸害属于自己的寸寸光阴!时间正从你的头发中疯狂的流逝。你却浑然不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我的心情已澎湃不已,面色囧红,轻咬手指来掩饰着自己的内疚不安。因为我知道,我曾是这样。如今好似在批判像我这样的人哪。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背影父亲为他垫衣服,父亲为他买橘,这些都是一个父亲凝望着儿子。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是我凝望着父亲。六月的夏季,炎热枯燥。我随着父亲来到车站,等候着车。父亲将那双满是茧子的手搁在我的头上,带有体温的手安定了我不安的心绪。离别之际,愁别多,愁别多。我不愿多说些什么煽情的话语,我怕眼泪会夺眶而出;也不敢多看一眼父亲充满慈爱的眸子,我怕我会因为那双眸子里的血丝而心疼。父亲出差,我怎么能够接受的了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父亲突然间的离去?炎阳灼灼,好似要榨干我湿润的心脏。父亲放下手中沉重的行李,整整了我的衣领,挽了挽我的手。继而又拎起行李。我如璃般的眼眸目送父亲踏上列车,眼前一片模糊,哦,原来是泪水。我何时才能与父亲相见。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是一幅一尺多长的画。我眨烁着眼睛,细细品赏。淡绿色的莲叶四处舒展开来,蜷带着,缩卷着,碧墨的茎纹蔓延开来。细细看,莲叶丛中还有许些白莲,或粉莲,个个娇羞可爱,白玉清廉,冰清玉洁。大群大群的莲花、叶,仿佛把天空也染绿了,原本水蓝水蓝的天,此刻却是绿漾绿漾的了,好似像个水球,一戳便会“层林尽染”。身着嫩粉裹裙的少女执笔,笔尖上还带些墨水。沿着腰间的玉佩往下看,小舟上堆堆放放些书籍。静谧的场面令人闲适自然。“扑腾”一声,惊吓了少女,原来是一只白鹭。试想在宁静午后,莲花是这样的湿润而又娇羞;白鹭为何而惊起?在这明艳时间里,少女为何要执笔点墨,却又在思考些什么?她到底在等待着什么?舍不得划桨离去?舍不得这惊起的白鹭?舍不得这清秀淡丽的“鱼戏莲叶间”?不,仔仔细细,细细仔仔,您的面庞娇红,原来是喝醉了酒哟!这寥寥几笔,却将少女的神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联想许多。这笔簇原来是可以传神的啊,我还以为您是要从画里出来呢。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3合上书,不知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忧?喜的是朱自清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而忧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使是美国,也并非一件容易事。
第一次了解朱先生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现在荷塘里。”文章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浅。
《白种人—上帝骄子》等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为自尊,一面感到空虚,一面却又感到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朱先生用笔用心同一切换人进行着斗争,对一切不人道的行为进行斥责。
经过一番反思我终于知道自己的心情是喜,喜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这么多可贵的精神食粮;喜他用笔掀开了这么多丑陋的东西,让人觉醒。
就是这些可喜的地方,让我了解了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并让他给我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一直向前走着……
本文短小精悍,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是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